《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》:情商是理解内心情

摘 要

  背景介绍 《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》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。它基于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,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,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。这部


背景介绍

《蛤蟆医生去看心理医生》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。它基于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,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,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。这部书把人的行为这个果,归因到“童年”“成人”“父母”这三个层次。这样做可以让人在觉知自己的行为后,迅速归因并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、状态、行为等。


背景设定

如果说要给蛤蟆的心理状况找个原因,童年会是一个根源。父母没有给蛤蟆足够的爱、关注和认可,以及蛤蟆长大后分化不足,导致蛤蟆现在的心理状况。这是一个有关原生家庭的话题,有些人谈到这个话题,会心想“又有人要甩锅父母了”。许多读者认为如果不让父母背这个锅,起码也得让父母端这个锅。毕竟孩子是你们欲望激情的产物,你们本该对此负责;父母也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,是安全感的来源,也是孩子的老师。而后呢,不是一味抱怨父母,应该多了解父母的原生家庭。最后理解父母,释怀,做出改变。


人物塑造

爱太庞大了,难以说清楚。蛤蟆的父亲总指责蛤蟆这蛤蟆那的,母亲虽然不至于像父亲那样,但没能让蛤蟆感觉到被保护。父母尚且没能让孩子感受到仁慈,感受到被保护。在面对他人的欺负时,没能感觉到背后有人支撑,不敢奋力去抗争。父亲可以指责蛤蟆,那么别人也就敢指责它。

爱的力量

要想孩子能够敢和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公对抗,一定要先让孩子在家感受到爱,感受到安全感,感受到还有人在背后给他提供支撑。认可是孩子自信、归属感、信任别人的来源。给予孩子认可,可以培养孩子自信心。

孩子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奋斗敢于去争取,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父母的肯定认可。潜意识里知道有人会认可自己,有人觉得自己行,于是乎,干就完事了。这样的孩子更加敢于去尝试,更加敢于去创新。

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

当蛤蟆主动提出要干点什么事,他父亲总是不认可,这实在太打击它的自信心了。这也是导致蛤蟆在看心理医生前,不知道自己该干嘛,热爱什么的一个因素。蛤蟆也怀疑过自己存在的意义、价值。如果一个人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,是不会认可自己的也不会有成就感。没有成就感,生活就不会发光发亮。

上一代的父母重视温饱,而忽视了心理问题。如果大家都是井底之蛙,各自处在自己的井底,思想闭塞,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好,那还好。但现代,高铁发达,互联网发达,人与人接触变得容易,思想与思想交融冲击也变得容易。面对一些社会现象,如果想不通,很容易抑郁。

幸福与快乐

人生在世,很基础的本能就是想要感受到幸福与快乐。有了爱、有了认可、有了关注、有了安全感、有了归属感,稳定心安身有归处心有归处,最终能让人感受到幸福与快乐。谈到幸福与快乐,我总是想起周国平老师说:“找到一件热爱的事并能以此谋生,和心爱的人在一起,人生就圆满了”。我总觉得如果能做到这两者,就可以感受到幸福与快乐。

总结

寻找自己热爱的东西,和心爱的人在一起,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。两句话都含有“爱”字,可见爱的能力在其中产生多重要的作用。我觉得父母要做好表率,提升自己爱的能力;寻找自己热爱的东西;少争吵,多用心去感受爱,去爱;并且教会孩子爱的能力,帮助孩子提升爱的能力,让孩子去爱,去找到自己心爱的东西。内心有爱的光芒,可将抑郁消散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